不少困難群眾在基本醫保、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報銷后,個人承擔的醫療費用負擔仍然較重。為破解這一難題,記者近日從浙江省醫保部門了解,浙江正探索運用慈善救助項目化運作,推進醫保扶貧長效機制。 根據目前醫保部門職能,為低保對象提供基本醫保、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三道“保障線”后,無法在政策層面再減輕他們的醫藥負擔。而慈善部門因不能詳盡和及時掌握因病致貧對象的情況,造成了有心無力的局面。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醫保局率先提出“醫保+慈善”雙重手段的精準助醫思路,利用醫保局信息優勢和慈善機構資金優勢,以項目化運行方式,按病種分類確定資助項目,對患有尿毒癥(透析治療)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低保對象經基本醫保、大病保險、醫療救助后的自付費用,按70%的標準資助,切實減輕低保群眾看病負擔。 長興縣低保對象張健利患有尿毒癥需要定期透析,今年1月1日至11月30日發生住院費用126768元,基本醫保、大病報銷和醫療救助三道“保障線”后,個人還需承擔17207元。正當他為這筆錢發愁的時候,第四道“保障線”慈善救助為張健利提供了12504元的精準再救助,最終他實際承擔自費費用4703元。 據了解,從4月1日醫保慈善救助推出以來,截至目前長興縣患常見慢性病低保對象享受慈善資助6835余人次,利用醫保大數據對住院自付費用3000元以上的392名低保對象實施兜底性保障,給予精準再資助,共資助金額170余萬元。 |
義烏網
( 浙ICP備09052052號 ) |網站地圖
GMT+8, 2020-12-24 01:20